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21370
 輕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喝咖啡有助降低自殺風險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姐變金管會副主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淺說脂肪
作者: 輕舟 日期: 2013.07.29  天氣:  心情:
淺說脂肪

脂肪的熔點
每種脂肪的熔點多不相同,大部份的植物油在室溫下是液體;但有幾種熱帶植物油例外,例如棕櫚果、椰子和可可豆的脂肪在室溫下是固體。而動物性脂肪在室溫下則是固體。換具話說,脂肪在室溫下是固體可稱之為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酸的熔點依其分子量而變動,分子量愈大,其熔點就愈高;而脂肪在室溫下是液體則稱之為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愈多,熔點愈低,即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相較于單元不飽和脂肪的熔點,是較低的。也就是說,脂肪的溶點取決于脂肪酸鏈的長短及其雙鍵數的多寡。脂肪酸的碳鏈愈長,則脂肪的熔點愈高。愈多帶雙鍵的脂肪酸,愈是降低脂肪的熔點。

脂肪酸的結構分為短鏈、中鏈及長鏈脂肪酸
脂肪酸的結構是帶著數個碳原子串成的一條碳鏈,而依碳鏈的長短不同,分為短鏈、中鏈及長鏈脂肪酸三種。短、中鏈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進入人體之後,吸收利用的管道不相同,短、中鏈脂肪酸由肝門靜脈吸收,進到肝臟直接分解轉化成能量,供身體利用。長鏈則經由淋巴系統循環送到全身組織,未利用消耗的則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囤積在體內。
大多數植物油,如橄欖油、葵花油等內含的是長鏈脂肪酸,唯有椰子油含有大量中鏈脂肪酸。由於中鏈脂肪酸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過去大多用於醫療,提供油脂代謝異常、有肝膽疾病,以及重症而吸收能力差的病患食用。人體消化中鏈脂肪酸時,不需要膽汁,所以膽汁分泌異常、有些脂肪消化有問題的人,都需要容易吸收的中鏈脂肪酸。

脂肪的分類
根據來源將脂肪分成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動物性脂肪又有兩大類,一類為水產動物脂肪,如魚類、蝦、海豹等,其中的脂肪酸大部分是 不飽和脂肪酸,所以這一類脂肪的熔點低,並且也很易消化。另一類是陸生動物脂肪,其中大部分含飽和脂肪酸和較少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奶類中脂肪除含有一般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外,經常還有大量短鏈(4~8C)脂肪酸,顯然這些脂肪酸是適于嬰兒發育所需要的。
植物性脂肪如棉子油、花生油、菜子油、豆油等,其脂肪中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但椰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飽和的。

食用油脂的分類
1.結構油
屬於長鏈飽和油與單元不飽和油,是組成人體細胞膜主要的油脂,如牛油、豬油、雞油與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芝麻油等,均是細胞成長更新所需要的,在孩童與青春期時必須攝取足夠,但在成年人以後就不能大量攝取,否則容易堆積在皮下脂肪層。
2.必需油
屬於多元不飽和油 OMEGA 3 與 OMEGA 6 系列,人體無法有效合成,必須靠食物中攝取,但身體需要量不大,身體以他們作為細胞與細胞之間溝通的訊號賀爾蒙 ICOSANOID ; 兩者 OMEGA 3 與 OMEGA 6 在身體的儲存量必須平衡不能偏廢,但現今食用動植物,因為人為種植與蓄養,與以前野生動植物的 OMEGA 3 與 OMEGA 6含量失去平衡,如野生放養的雞蛋的OMEGA 3 油含量是人養雞蛋的17倍,再加上現在外食的中式餐廳的食用油大部分都用OMEGA 6含量高的食用油,如沙拉油,最後造成我們攝取過多OMEGA 6油,而嚴重缺乏 OMEGA 3油,所以才需要額外多補充含OMEGA 3油豐富的深海魚油等,在減肥時尤其需要,不然就會導緻便秘、失眠、心悸、焦慮、暴食、暴躁、沮喪等症狀。
3.燃料油
屬於中短鏈油,在人體中主要是用來作為燃燒提供能量的油脂,而在人體質中不會囤積 ,也就不易變胖: 如椰子油中80%都是中鏈的12碳脂肪酸油LAURIC ACID 與高度發酵的乳酪中含有的4碳脂肪酸BUTYRIC ACID 等…。

棕櫚油、紅棕櫚油、硬棕油的區別和特性
棕櫚油(Palm oil)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搾取出來的,主要來源是非洲油料棕櫚,它原產於熱帶非洲,亦產中美洲、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其主要產地為馬來西亞,該國棕櫚油的產量占世界產量的60%。
棕櫚果由外果皮、中果皮(成熟的中果皮又稱果肉)、內果皮和果核仁組成。
由果肉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油( Palm Oil)
由果仁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仁(核)油(Palm Kernel Oil)
兩種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櫚油主要含有棕櫚酸(C 16)和油酸(C 18)兩種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櫚油的飽和程度約為50%;棕櫚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飽和程度達80%以上。棕櫚油是一種色澤發紅的黃色油脂。
傳統上所說的棕櫚油僅指棕櫚果肉壓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煉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櫚仁油。
紅棕櫚油與白棕櫚油
直接以椰子鮮紅果肉榨成的油脂,未經過脫色精制處理的叫“紅棕櫚油”,經過脫色精制處理的叫“白棕櫚油”。
紅棕櫚油未脫色精制處理的棕櫚油,除了具有棕櫚油的特性外,紅棕櫚油更是天然植物油當中葫蘿蔔素含量最高的(700-1000ppm), 是葫蘿蔔的30倍. 由於本身及含有非常大量的抗氧化物質維生素E,有助於修復傷口或粗糙的肌膚,對肌膚有很大的效用。另外就是它天然紅色的本質,更可以調制手工皂的顏色,是一種天然的調色劑,只是較不容昜買得到。
精制紅棕櫚油(Carotino Premium) (食品級)是由油棕樹(Oil Palm, Elaeis guineensis )的果實壓榨而得, 未經過脫色, 分離硬脂肪酸的未精制油脂.天然的南瓜色. 含有較其它植物油高的抗氧化成分. 也是非常好的維生素E來源。
棕櫚果油本身不容易氧化酸敗 ,也適合在較高的溫度下使用. 棕櫚果油基本上油脂的物理性質跟棕櫚油非常相似,脂肪酸成分也差不多,但是卻比棕櫚油更優質。
一般入皂的都是精制過的白棕櫚油,含有40%多的油酸,也有一定的保溼力。棕櫚油的熔點高,入皂以候可以讓成品得到很好的硬度,並且具有不易融化的特點。以棕櫚油為主的肥皂,堅固耐用又溫和,因此市售的化妝肥皂也經常使用棕櫚油為主制作。不過,除了堅固耐用這些特點,白棕櫚油對皮膚并無其它的好處,各種營養成分遠不如其它油脂高,含量高的棕櫚酸對皮膚也沒有益處,因此,作為化妝肥皂,還是配合更多有益肌膚的油脂使用較好。
一般市面上的棕櫚油分為
1.精制軟質棕櫚油 (Rbd Palm Olein):簡稱軟棕油,它可作為人造奶油的原料、食品工業的油炸用油、家庭烹調用油等等。
2.精制硬質棕櫚油 (Rbd Palm Stearin):簡稱硬棕油,是棕櫚油經過晶析分離之硬脂精制而成,通常作為人造奶油之制造原料,用來調節產品的硬度。一般來說硬質棕櫚油在常溫以下(27℃)以下時會呈現半固體狀或固體狀。
棕櫚油的理化特性:
比重: 0.921-0.925
皂化值: 190-202
碘價: 5l-55
棕櫚油在秋冬氣溫下降時會呈現固態,可隔水稍微加熱使之融化。
主要成份:
其甘油酯中的脂肪酸組成大致如下:
飽和酸: (%)
月桂酸 0.3
肉豆蔻酸 3
棕櫚酸 43
硬脂酸 3
花生酸 0.5
不飽和酸:
油酸 39
亞油酸 10
棕櫚油酸 0.2
亞麻酸 0.5
◇棕櫚油(硬油)入皂特性:
建議使用比例:不超過20%~30%。一般10%~20%。
trace速度快、起泡度穩定、滋潤度高。
棕櫚油易皂化,與椰子油一樣,是做皂必備的基本油之一。市售量產的香皂成分中,棕櫚油占了很高的比例。成皂溫和,起泡性佳。用來入皂的主要目的是棕櫚油硬度極佳,能使皂不易軟化。更加扎實耐用。雖不具滋潤性,但也不會造成皮膚乾澀,而且價格便宜,對于做皂來說,是非常實用、不可或缺的油。缺點則是不容易起泡,泡沫也不多。
總之棕櫚油亦是手工皂必備的油脂之一,可做出對皮膚溫和、清潔力好又堅硬、厚實的香皂,不過因為沒什麼泡沫,所以一般都搭配椰子油使用。(建議使用)
棕櫚油用於制造肥皂、蠟蠋、化妝品或盥洗用品,當作潤滑劑,供熱浸錫塗布及生產棕櫚酸等使用。精制棕櫚油則供食用,例如:當作油炸油,以及制造人造奶油。
紅棕櫚油在superfatting非常適合,可以使成品滋潤度高, 但是顏色會慢慢退去。
使用棕櫚果油的手工皂作品我們發現穩定性相當不錯, 因為其本身含有相當高的抗氧化成分,由於未分離硬脂肪酸, 因此非常容易冬化, 即使夏天, 也會有脂肪酸沉澱以致形成兩層. 但加熱候會變回深紅黑色液體。
使用量 20%-40% 均可, 比例越高, TRACE 速度越快. 顏色越深 , 成品的硬度也會高。
以硬棕油與椰子油以適當比例混合可作為肥皂原料,制作出的肥皂質地堅硬、不容易變形。因此經過精煉、漂白、除臭的棕櫚硬脂油,是一般市售肥皂的主要原料之一。

棕櫚核油—硬油 Palm Kernel Oil 棕櫚核油,也有叫棕櫚仁油或果仁油,英文是Palm Kernel Oil,它是從油棕櫚果核中提取的,為白色或淡黃色油狀液體,帶有果仁芳香,它不溶於水,可溶於乙醚、氯仿、二硫化碳。
理化特性:
比重:0.925-0.935
皂化值:240-255
碘值: 12-20
主要成份:
其甘油酯中的脂肪酸組成大致如下:
飽和酸: (%)
已酸 0.1-0.5
辛酸 3-10
癸酸 3-9
月桂酸 40-50
肉豆蔻酸 14-25
棕櫚酸 6-9
硬脂酸 2-6
不飽和酸:
油酸 10-29
亞油酸 2-3
棕櫚核油性能近似椰子油,同屬月桂酸類的油脂,但它的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比椰子油高,其脂肪酸的碘價和凝固點都較椰子油高,它們在油脂配方中可互相替代,如精確一些,按辛酸、癸酸、月桂酸及肉豆蔻酸等的總量來替代,則100份的棕櫚核油相當于89.1份椰子油。故棕櫚仁油也是製皂的主要原料。它可增加肥皂的泡沫及溶解度。
入皂特性:
建議使用比例: 20%~30%
Trace速度快、起泡度高、滋潤度高。有椰子油和棕櫚油二者的優點。比椰子油更溫和,卻同樣有起泡作用,並且營養成分較棕櫚油高許多,入皂不但可增加泡沫並提高硬度,同時還能避免椰油對肌膚的微弱刺激。可取代椰子油,成份與棕櫚油類似,能做出溫和、洗淨力強、硬度夠且泡沫多的香皂,所以也常代替椰子油使用。
標籤:
瀏覽次數:312    人氣指數:912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喝咖啡有助降低自殺風險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姐變金管會副主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