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6275
 健康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逆向思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五大關鍵 讓你二十年後依然是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專業、態度、心靈同步修鍊讓自己
作者: 健康張 日期: 2010.09.10  天氣:  心情:
專業、態度、心靈同步修鍊

讓自己出頭天



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

除了要專業、要技能,也要會英文,更要能合作、肯學習上進……。

在這種趨勢下,個人的成才之道在哪裡?

文/施君蘭 

原載於天下雜誌316期





早上八點半,花旗財富管理顧問協理廖慧玲帶領十個理財專員開完早會,十一個人共同攤開一本經營管理的書,由負責的同事導讀。廖慧玲要大家每個月一人讀一本,加上分享別人的,一個月等於讀十一本。

除了開會、讀書,為了跑在顧客與市場前面,她必須快速熟悉最新理財商品,每天還要抽一小時,上網完成公司規定的e learning(網路學習課程)。「你不動,就是在原點,」進花旗已第十年的廖慧玲表示。

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潮流席捲而來,帶動產業快速變遷。開啟新的企業競爭,也為個人帶來新挑戰。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早已指出,知識將成為生存與競爭的主要資源。無論產業或個人,不但要擁有知識,還必須隨時更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克敵致勝。

致勝的關鍵在「學習」。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個人求生存、儲備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提升專業能力是加值自我的首要任務。根據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統計,語言能力、金融證照、MBA學歷是二○○四年下半年前三大熱門的進修領域。

學英語已成為全民運動。今年一月初舉辦的全民英檢,報考人數從二○○二年的五.三萬人激增到一二.四萬人,近三年報考人數超過八十四萬。主辦的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今年光是報名費就收了七千萬元。

從外商到本土,企業到公家機關,英語能力也成為招募人才或升遷的必要條件。

例如,長榮與華航規定,未來空服員考試必須檢附多益(TOEIC)、托福或全民英檢成績;中信銀考進的新進員工,必須通過多益測驗。中鋼、台糖、台灣松下與統一超商等公民營機構,也已把多益認證列為招才要求。國泰金控則已推行「全員英檢」兩年,規定「英語佳為升級條件之一」,沒有英文資格,科員連股長都不能升。

企業提高英語門檻,上班族下班後則繼續拚英文。

晚上八點,南京東路一家簡餐店內,一位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費勁地念著英語會話,舌頭有點打結。金髮碧眼的外籍老師則坐在對面,不停微笑、點頭,給予鼓勵。

不讓員工單兵作戰,許多大型企業也替員工想辦法,找補習班到企業內部開班授課。寶來證券、中國農民銀行就委託菁英國際語言教育中心包班教英文,瀚宇彩晶、IBM、台灣飛利浦也從兩年前,一直委託菁英教育中心開授英日語。

大家都想念EMBA

警政機關也吹英語風。一月初的夜晚,台北市中正一分局三十多個警員排排坐在大禮堂,上英文。

「學生」有老有少,他們都是自費上課。老師從數數字開始,大家跟著念,聲音此起彼落。

局長李金田帶頭坐在最前面,向大家信心喊話,「只要通過英檢,報名費就還你。」

EMBA則掀起另一股學習熱潮。

根據《Cheers》雜誌二○○五年最新調查,台灣一千大企業的經理人中,有近六成計劃要念EMBA,其中有五七%是三十五~四十五歲,七八%是大型企業的員工。

台灣開設的EMBA課程總數高達五十八個,甚至超過最熱門的電機資訊領域。

EMBA當紅,是因為一流企業對中高階主管的要求愈來愈高。倫敦商學院EMBA執行長琳恩霍夫曼(Lyn Hoffman)就表示,現在一流企業想要網羅的理想人才,除了傳統的管理、會計與行銷能力,更必須要思慮周密、世故敏感、彈性應變,能夠處理複雜與模糊,跨越國家與文化的差異。

看看周圍,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同事或主管在念EMBA。「EMBA已經成為台灣社會高階人力轉型重要的一環,」台大管理學院教授柯承恩指出。

十八萬人考理財證照

除了語言與學歷,考證照也成為個人提升專業的通行證。

台灣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國際人才短兵相接,證照成為基本條件。

近年各大金控成立,對金融專業證照的要求也更加殷切。金融研訓院統計,當前最火熱的財富管理顧問,去年有四萬人報考;理財規劃人員考試開辦至今,報考人數已衝到十八萬。

玉山金控顧客服務部襄理陳彥君,九年半來自學考到外匯、信託、債券、理專……等九張證照。

早年與客戶們話家常,她發現客人滿口股票、期貨、匯率,自己一個字都聽不懂。「如果顧客關心的我都不懂,我怎麼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替他們服務?」她很焦慮。

她開始四處求教。問專職的同事,見習他們工作,買工具書,每天苦讀三小時,九張證照陸續到手。

因為熟悉不同的專業領域,陳彥君從臨櫃營業員做起,現在負起帶領玉山金控一一六個客服部門的任務。

態度決勝負

除了專業能力,面對工作或人生,積極的態度都是決勝負的標準。

美國作家兼哲學家查爾斯.史溫道爾(Charles Swindoll)就認為,「正面處世的態度」是面對現實,堅持理想的關鍵。「態度比你的背景、教育、金錢、環境重要,也比你的外表、天賦或技能重要,」他指出。

一年多前升任花旗大中華區消金負責人的管國霖認同這種說法。他說,這十年來,企業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一直更新,但,「對態度的要求跟十年前一樣,」他說,「要熱情,不管年紀老或輕,都要肯學習。」

寶來證券經濟事業處總經理周筱玲就是不斷燃燒熱情,全力以赴。從菜鳥營業員做起,當時她的位子在公司最角落,客人最少,但她沒有想太多,認真接待每一個客戶,一張單子一張單子慢慢累積,居然很快就做到前三大業務員。

周筱玲總是樂觀,對於新事物充滿學習熱誠。從營業員做到管理千人的總經理,她沒有任何背景,「我就是全力以赴。敢於夢想勇於創造,一直都是這樣,要做就做到最好,」她說。

曾在一九九七年化解劫機事件的遠航座艙長高永珍,則靠臨危不亂的態度成為職場長青樹。

歐巴桑也成鎮店之寶

當時劫機犯劉善忠手握打火機,把汽油潑在地上、身上,她身上也沾了汽油。但她深吸一口氣,溫和地問他想去哪裡,問他有沒有父母,後來劉善忠講到掉淚軟化,機上一五○名人員全身而退。

三年前遠航公布優退名單,二百多人砍了近半,只有大學畢業,英文並不好的高永珍留了下來。

即便已是遠航最資深的空姐,高永珍二十四年至今不遲到早退,比六、七年級生還要敬業。

一頭紅髮,二度就業的麥當勞服務員連陳春鳳在林森一店服務六年,熱情又肯學習,餐廳經理陳俊光稱她「鎮店之寶」。

她關心顧客,記得熟客習慣的餐點。客人還在門外,她已快手快腳準備好咖啡與早餐,客人不必等待。用餐時間,她的櫃台總是大排長龍,很多人寧可乾等,就是為了和「春鳳阿姨」聊兩句。

她關心晚輩,週末或逢年過節都自告奮勇排班,「中南部孩子隻身在台北,讓他們回家。」

土法煉鋼更有競爭力

看不懂英文鍵盤,她硬是記下位置,面對老外顧客也第一個開口打招呼點餐。

工作第五個月,她就當選最佳服務員,業績經常是全店之冠,帽子上別滿榮譽徽章。

她熱愛服務,八十五塊的時薪做了六年,「我要做到麥當勞不要我為止,」她大笑。

然而,「什麼都不做」,也有可能是提升個人、豐富內在最好的方式之一。

千里之行,心靈昇華

放空自己,去旅行,去看世界,開拓視野,經歷不同的人生經驗,有時反而得到更多,更能豐富心靈。

號稱台灣英美書店報導第一把交椅,今年出版《書天堂》獲得時報文學獎的鍾芳玲,用走訪世界書店充實自己。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到舊金山,她經常千里迢迢開幾天幾夜的車,只為了拜訪一家傳說中的書店,寫下有關書店、書商、書人的紀事。

鍾芳玲形容自己,旅行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書店的貪婪」,她的生命隨著探訪書店而變得圓滿。

擔任《La Vie》藝術總監的設計師程文宗,也用旅行開拓新視野。他常策劃行程帶同事赴國外旅遊,看建築、看街道、品味藝術與美食,回頭豐富創作的視覺內涵,自己則長年往返義大利,領略最新藝術時尚。今年過年,他就要帶領《天下雜誌》群的美術編輯們到日本,來趟東京的心靈之旅。

無論是有形的專業學習,或是無形的心靈提升,面對更強調競爭、國際視野與包容開放的未來知識經濟,每個人都應該在不同的層次,不斷探索向上,多元地加值內在,提升自我,豐富人生。



周明峰:擲千金栽培自我



北電網路資深專案經理周明峰的人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五年計劃」堆疊而成。

34歲周明峰一直有計劃地投資自我。從十年前進入職場擔任IC品管工程師開始,他設定第一個五年要加強電信電機專業,第二個五年要進攻管理策略,現在「第二階段」走完,他準備開啟下一個五年。

「等公司栽培來不及,一定要自己努力,」周明 深信不移。

他的投資就是不斷買書、苦讀、上課、學習、向專業請益。

初進職場時月薪三萬兩千元,他每個月砸三千塊,在亞馬遜網路書店買電信技術的原文書。每月一本不間斷,現在累積已有三十多本。

讀原文書是為了增加與公司外籍工程師對話的本錢。周明峰曾在北美最大的系統供應商工作五年,擔任裝設手機基地台的測試工程師。當時公司裡的專業人員都是德國老外,他只能幫忙開吉普車。為了能探到真材實料的關鍵技術,他強迫自己先讀書,「自己沒有料,他為什麼要教你?」

看不懂的,他先硬吞,再跟德國工程師請教。獲得許多專業技術的know how,也完成「第一個五年目標」。

第二個五年,他開始攻讀管理知識。到北電網路擔任專案經理後,他需要跨部門合作,專業基礎已不敷所需,「愈到高階,愈需要寬廣的視野,」他深深體認。

二○○一年,他到政大念管理學分班,三年花費三十萬,修完四十一個沒有正式學歷的學分。去年九月,他繼續報考政大EMBA,學費更高,超過年薪的十分之一。

周明 對自己嚴格。他常拿「SWOT」分析自己,不足的立刻改進。不斷把自己丟入新環境,接受新刺激,強迫自己不與現實脫節。

別人看周明峰花大錢上課,以為他很有錢,但,「我連房子都是用租的,」他笑道,「沒人逼你去訂目標,但不斷學習,是我現在最重要的事。」



李清志:旅行積囤能量



如果沒了旅行,李清志的生命頓時會少了許多畫面。

曾在《室內》、《雅砌》、《建築師》等雜誌撰寫專欄的實踐大學建築系設計副教授李清志,用不停地旅行,不停地觀察建築,不停地拍攝、寫故事,一點一滴厚植自己內在的能量。

「旅行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方法,」從大學時期就酷愛旅行的李清志一臉真誠。

李清志為了建築而旅行。一九九二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讀建築研究所開始,課業再忙,他週末一定旅行。拿著書與地圖,與三兩個同學擠一台小車開往美國各鄉鎮,按圖索驥,只為了一睹書本上建築的真實風采。

他說,生活可以簡約,但人不能不動,「尤其是學建築,看書沒辦法深刻感受。」

去年出版的《鐵道建築散步》,集結了李清志多年來搭乘各大城市鐵道列車的閱歷。他細細寫下和它們互動的感受,「英國的歐洲之星有厚實沉穩的踏實感,日本新幹線輕快而柔順,西班牙高鐵每個座位附音響耳機,馬德里車站還改造成熱帶溫室花園……。」

李清志觀察的不只是建築,更包括人與環境、人與歷史的關係。

在巴黎里昂車站,他穿越比地面高十公尺的街道長廊,看到樹梢、陽台、老公寓,以及解構建築大師蓋瑞「建得東倒西歪」的法國電影資料館多景並存,他深深感受到法國人的創意與包容,終於了解為何法國能吸引創意人才,不斷製造驚喜。

在東京吃迴轉壽司,望著輸送帶的轉動、壽司師傅捏製的手藝,他則發現迴轉壽司「根本就是一組餐車鐵道系統」,不禁佩服大阪人把工藝傳統與機械生產融合的苦心。

雖然走遍世界,李清志認為不出國,也能照收遊歷的好處。他特別喜歡有歷史的老街,從西門町、永康街到淡水老街,他每週造訪,長年觀察街道、人物與景物的變化,享受在擁擠、狹小的舊區街道流連的滋味,「每個區域有不同的文化與歷史,多走幾遍,會比別人多一層體會。」

李清志的專業、心靈與人生,在旅遊、移動中,愈來愈豐厚渾圓。



李淑娟:一定要自找苦吃



和很多花旗人一樣,花旗電話行銷資深副理李淑娟第一份工作是業務,推銷信用卡。

但和大家印象中西裝筆挺的花旗人不一樣,李淑娟是騎著機車、扛著宣傳旗與招牌,單槍匹馬闖進大賣場擺攤起家。九四年從菜鳥業務員開始,到現在帶領整個電銷團隊,她不斷探索通往顧客的捷徑。

外人眼中,花旗人是天之驕子,但「我比較像苦行僧,」她自評。

李淑娟不停地吃苦。她用一連串的戰鬥訓練自己,而且不停地創新策略「找苦吃」。

她是信用卡界的「擺攤始祖」。當時為了推銷有年費的普通卡,她不像無頭蒼蠅東奔西跑,決定到大賣場門口「設攤」,抓住最多客戶。用兩個花旗的馬克杯當禮物「賄賂」警衛,李淑娟省了租金,坐在新莊湯臣家樂福外擺起辦卡攤位,「一個月的業績都從那邊出,」她回憶。

擺攤工具全部自製。她自掏腰包買了小野餐桌,拿剪刀漿糊做了宣傳旗幟,連同手續單、小贈品,一股腦兒全堆上摩托車,扛著生財工具到處設攤。早年的士林金雞廣場,甚至在南港山區的南亞塑膠廠,她都單刀直入。

「掃大樓公主」則是另一個稱號。她曾鎖定五百大企業的辦公大樓,從頂樓往下一間間拜訪,厚臉皮推門進去推銷。李淑娟說,鎖定企業大樓最大的好處是直接取得財力證明,增加有效件數。

但她也吞下許多輕蔑。曾經推開門後,公司職員直接把小個子的她往外推,連同名片與申請書直接甩到她臉上,碰一聲關起門。

現在帶領電銷中心,挑起保貸、信用卡理財中心的統籌,也要帶新人及業務主管,她自己設計所有課程與教材,還自費到哈佛企管顧問中心上課,帶回最新知識。

李淑娟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無論在捷運上、行走或用餐,她永遠眼睛睜得大大,緊握拳頭,腦袋沒有一刻停止思考。

從業務起家,十年來與業績拚戰,她的祕訣是「堅持」。

她總這樣告訴同仁,「你有沒有被人家推銷過?拒絕過?那你的報應來了。你以前怎樣拒絕人,人家現在就怎樣拒絕你。但是只要堅持,就會有存在價值。」
標籤:
瀏覽次數:310    人氣指數:710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逆向思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五大關鍵 讓你二十年後依然是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