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老師每下一個口令,李天賜要看看其他同學的反應,才能跟著做。反應太慢、動作遲緩,醫生、老師一度也誤認為他的智力有問題。
他還記得自己快上小學前,第一次叫出「爸爸」兩字時,父親激動地抱著他,熱淚奪眶而出的畫面。父親堅信他能叫「爸爸」,智力應無問題,帶著他四處求醫,總算弄清楚他是聽力受損,智力不但沒問題,表現反而高於一般人。
李天賜回憶,小學是他最痛苦的時期,聽不到、說不清楚、早期助聽器的製作技術又爛,每次月考成績都墊底,挨了不少罵。
那一段時間,父親每晚下班後,都會陪他做功課到深夜,一直到升上國中,助聽器的生產技術改善,成績才逐漸追上同學。
國中、高中到大學期間,英文仍是他最困擾的科目。英文是拼音語言,單靠助聽器的協助,仍難以掌握讀音。
李天賜說,當年中大的英文教授曾安國,每個星期天都會犧牲休假,把上課內容錄成兩個小時的錄音帶,讓他帶回家反覆聆聽,他能進入全美排名第7的加州大學,拿下材料科學的碩士學位,隨後還進入全美排名第3的杜克大學,完成電子材料博士,全是恩師所賜。
李天賜兩年前返回中大任教時,特別到曾安國的研究室致謝,兩人從師生變同事的過程,連學生都敬偑不已。
但曾安國說,他都快忘記錄音的事了,李天賜能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很欣慰,但無需致謝,這是老師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