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一篇滿有意思的文章, 英文的標題是 "Do Women Really Civilize Men?" (點聯結可以看英文的原文). 以下摘要了一些文章的內容.
我先要說明的是, "女兒效應"不僅僅發生在有女兒的男性身上, 在有姐妹的男性身上也可能發生. 當然, 這是在經過一些專家的研究統計後發現的結論, 在統計學上有明顯的意義, 但是在真實生活中或許你我會有不一樣的經驗.
什麼是"女兒效應 (daughter effect)"? 簡單的說就是第一個孩子是女兒的男性, 在工作中會考慮事情的方式和方向會和第一個孩子是兒子的男性有顯著的差別. 在文章中舉的兩個例子就是:
- 家中老大是女兒的男性CEO所領導的公司中, 員工的平均薪資水準高過家中老大是兒子的男性CEO所領導的公司員工.
- 美國, 英國的男性政客在對議題投票表決時, 有女兒的政客投票會偏向比較開放的提案(1). 而在歐洲, 家中有姐妹的人會對陌生人給予幫助的人也比沒有姐妹的人高出40%.
(基本上這些男性會比較有同理心, 也比較大方)
會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初為人父的人, 從女兒(或兒子)出生的那一刻每天所接觸的和腦海中所想像的都是女兒(或兒子)眼前的需求跟將來的發展 (用小咪的話來說就是~老爸開始長期被洗腦的過程). 因為現今的社會多數是父系社會, 在整個思考的過程上, 兒子跟女兒會有很大的後續發展上的差別, 也連帶著影響了這些父親的思考方式跟想法.
對女生來說, 這種現象或許會被認為是一種"性別歧視"的延伸效應(因為社會對性別的期待不同, 影響父親的想法), 但是這是屬於比較有建設性的"性別歧視延伸效應". 男性因為家中有女兒(或姐妹)而偏向會站在不同立場來思考(2).
學過統計的人都知道, 相關係數高並不一定代表因果關係的存在 (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 只是"可能性"比較高, 需要做更多的相關研究來找出因果關係的存在(3).
這個資訊有沒有用,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的確可以從我自己跟周圍有子女的男性朋友身上感覺得出, 老大是兒子的父親跟老大是女兒的父親在許多觀點上的差別.
注1: 台灣因為民粹現象太強烈, 對多數議題缺乏客觀性, 政客投票在這方面不會明顯.
注2: 有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 在"女兒效應"上, 不但不是正面, 還可能會是負面的.
注3: 還需要考慮到不同種族跟地區的社會文化差異, 歐美的結果不代表亞洲的結果.
----------------------------------------
Wayne Newton 1972 年的歌曲 Daddy Don't You Walk So Fast. 唱的是夫妻離異後, 父親離開時看到小女兒追在後面喊著, 要爸爸走慢點, 因為她用跑得也追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