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65213
 向天 天晴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活著不是必然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下班了要慢慢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書摘-幸福童年的祕密
作者: 向天 天晴 日期: 2008.06.24  天氣:  心情:


是童年,也是一生幸福的祕密


     母愛是否為天性?


     「現在終於應該有人說出來:世界上根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了。」~(《幸福童年的秘密》p95~P97)


     在老鼠實驗上,神經科學家發現,母愛或母性本能,跟大腦催產素(Oxytocin)有關,一隻從小經常受到母鼠舔舐的老鼠,長大後也會去舔她的小孩,成為好媽媽。如果剔除了催產素的基因,這隻老鼠就會成為冷漠的母親,呼應了上面的話,也讓我們看到為什麼社會上有愈來愈多狠心父母,摔死或虐待死自己的親生子女。現在已經知道,受虐兒長大後成為施虐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二九﹪。


     《幸福童年的秘密》對憂鬱也有許多著墨,作者說:「憂鬱真正的反向,不是快樂和無痛苦,而是生命活力。」


     這句話非常正確。有生命活力的人,即使身體有病痛、沒有錢、不快樂,也不會得憂鬱症。這個迷思我們經常看到,以為人一定要快樂才不會得憂鬱症,這是不對的。不快樂,不是憂鬱症的必要條件,關鍵在於生命沒有目標。我們常看到,有些癌症病人還到醫院當義工,鼓勵其他病人;自己都沒有房子住的人,在寒流來臨時,把錢捐出來買棉被給需要的人。台灣現在憂鬱症氾濫,且年齡降到十三歲,這跟我們整個社會向下沈淪,笑貧不笑娼,人民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欠缺正確觀念,對自己的生活目標缺乏金錢以外更高層次的理想有關。


     提供小孩健康的童年成長環境非常重要;而對於童年時曾為了達到父母的期待,進而被迫壓抑真實自我情感、甚至性格產生缺陷的人而言,可以藉由專業治療的幫助,修復自己,回到健全的身心狀態。只要能正視自己身心靈曾遭受的創傷,就能免於深陷其境而不自拔。尤其最近的研究發現,童年的不幸,對於還在童年時期的小孩打擊最大,但是當他逐漸成長、遠離童年後,童年的不幸事件對他的影響愈來愈少,到中年以後幾乎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走出陰影就沒有關係了,這個不幸不會跟隨著你一輩子,不必認為自己已被毀了。這些研究在麥特‧瑞德利(Matt Ridley)二○○三年的新書(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Nature Via Nurture)中有詳細的介紹。從事心理諮商或兒童教育者,也許應該參考書中列舉的最新大腦證據。現在已經知道不應該鼓勵病人始終深陷於對童年的回憶,去挖掘童年的不幸只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喚不回來,已無法重新來過。人要向前看,重新找出生活的目標,從廢墟中站起來。當廢墟太大無法清理時,不妨?棄它,去一個全新的地方從頭開始。


     對於童年受到不幸的孩子,我們的看法也是如此。鼓勵他積極面對問題,找出人生意義,而不要沈溺於過去。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童年就像父母、性別、出生別,是我們無法主控的,對於沒有主控權的事不要反覆思考它,一旦找出問題關鍵,解決它之後,就應該讓它過去。尤其現在實驗已發現,人格在受精的那一剎那已決定,後天雖有影響,但是後天不正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嗎?前者自己無法控制,煩惱它沒有用,後者正好落在自己手上,應該積極去創造一個適合自己個性的生存環境。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要接受它,以免自尋煩惱,對於可以改變的行為,我們要努力改變它,使自己變的更好,最主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可以改,什麼是不可以改,這就要靠我們的智慧。一件事不知道原因時,心裡放不下,但是一旦知道了原委就應當放下,不再自尋煩惱,因為那是屬於過去的事。本書舉了非常多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回頭看的人,永遠看不見未來,一個勇敢的人是不回頭的,人生要有「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的豁達與積極態度,它不但是童年幸福的祕密,也是是一生幸福的祕密。【(本文摘錄自《幸福童年的秘密》推薦序,作者洪蘭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哀傷、憤怒、沮喪、悲觀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能哭童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走在路上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

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標籤:
瀏覽次數:294    人氣指數:4494    累積鼓勵:2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活著不是必然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下班了要慢慢走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9-02 22:32
她, 49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9-08-02 21:38
她, 48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8-02 22:01]:

虐待會一代傳一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