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難不難
是「快樂」還是「享樂」?
許多人常混淆了快樂與享樂的定義,
Matthieu解釋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平靜與圓滿,
是一種生命的狀態,不是時常變化的情緒;
享樂則是會受時、地、物影響而有所改變的感受,
就像吃蛋糕,吃第一塊時覺得好吃,
再吃第二塊、第三塊就會感到不適,
從開始享樂的那一刻起,就逐漸消耗樂趣。
因此,快樂並非如享樂般要不斷向外尋找,
而是蘊含在生命中的寶藏。
快樂何處尋?
然而,
我們總習慣從外界尋求快樂的感受,
以為得到了什麼就能夠擁有快樂,
但這個念頭卻會讓你步入不快樂的狀態裡,
因為只要少了其中一種元素,
你就無法達成圓滿的快樂目標,
太過於仰賴外界的物質力量,
只會讓你陷入盲目追求的陷阱裡。
真正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並非外在的人事物,
而是我們的心。
心是將我們的經驗
詮釋為痛苦或快樂的根源,
因此主宰你是否快樂的是自己的心。
負面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嗎?
既然心是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關鍵,
但我們仍不時會產生負面情緒,
難道這些想法是與生俱來的嗎?
心的本性就像一面鏡子,
它會透過「意識」如實反映出我們經歷的
喜、怒、哀、樂,
但這些情緒的波動都不會影響鏡子的本質,
只有我們的意識會隨之起舞。
由此可知,在意識之下,
心的本質並不會受到情緒影響,
然而我們經歷過多的負面情緒,
像是憤怒、嫉妒、自大等,
並不會為我們帶來美好、
快樂的生活,而且也會危害他人。
當我們經歷越多負面情緒,
就像連鎖效應一般,我們就會感到痛苦與折磨。
同樣地,如果我們幫助他人,內心感到快樂,
這樣的情緒也會讓我們感到滿足,
希望能永保這樣的情緒。
培養快樂的習慣
人人都想要擁有快樂,
但要怎麼讓快樂常在心中呢?
Matthieu 提出兩種方式,
讓我們能學習培養快樂的習慣:
1.訓練心智:
訓練心智即是訓練擁有相反的情緒解藥。
當我們對某件事物有某種情緒時,
不可能同時有相反的情緒,
就像我們無法和人熱情擁抱的同時,
卻出拳傷害對方,
因此透過訓練心智產生相反的情緒解藥,
就能消融原來的情緒。
例如,用正面情緒去化解負面情緒,
以愛化解恨,以內在的自由化解執著的念頭,
用每一種情緒的反面來釋放被負面情緒困住的自己。
2.正視負面情緒的本質:
當我們對某件事越生氣時,
往往會不斷去想那個討厭的事物,
但這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困在憤怒的情緒裡。
向外追尋只會深陷泥沼,
因此要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解方。
正視像暴風雨般的情緒,就像你坐在雲海上面,
端詳波濤洶湧的情緒巨浪,
就會發現那只是一堆霧氣。
同樣地,當你看見自己的情緒轉折、
注視自己的心境,而非惹人心煩的事物,
情緒隨即就能煙消雲散。
塑造大腦,讓快樂永遠與你同在
許多人以為成年之後,大腦就難以改變、塑造。
但 Matthieu 透過研究,
邀請長期冥想的人保持充滿慈愛的心念,
並讓他們連想受苦的人們和所愛的人們,
結果顯示,右額葉活躍的人較憂鬱、
缺乏正向想法;
左額葉活躍的人則較開心,且樂於助人。
另外在實驗中也發現,
長期冥想的人能夠控制情緒的反應。
透過播放鞭炮聲的測試,
一般人聽見炮聲時,
身體都自然會有嚇一跳的反應,
但是長期冥想的人並不會受干擾,
鞭炮聲就像流星一般轉眼即逝。
因此,透過訓練,腦部仍能有所改變。
腦部訓練不僅只是靈魂的補給品,而是必需品。
我們能花數十年的時間學習、培養興趣,
然而我們卻少有人願意花費時間在培養自己的心性,
讓自己常保喜樂之心。
訓練心智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藏,
別忘了,心是決定我們感到幸福快樂的關鍵。
帝女芳魂
馬浚偉&佘詩曼
男:落花遍千里萬方 百花冠淚眼謝民望 國土碧血未乾 盛宴一場好殉葬
女:苦心勸恩千丈 憶先帝夢裡別有感傷 國破與家亡 看落絮飄零現況 生關死劫歷遍城門窮巷
男:世顯永伴長平合葬
女:江山劫轉希望 唯求盛世勝天堂
合:儷影喪心永遠莫悔餘情蕩
男:淚光浸杯裡月光 倆心知慢咽葡萄釀 帝女今配盛裝 暫借新墳做新房
女:且相看且相望 風霜往復破浪過三江 百折再千迴 劫難般生同命鳥 花燭一對直照無涯岸
合:儷影喪心永遠莫悔餘情蕩 謝過家邦謝過先皇 捨身感恩報答亂世餘情蕩